首都票务网手机版

演出介绍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 话剧《三湾,那一夜》
时间:2021.06.16-06.20
场馆:北京市 | 国家话剧院-剧场 

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三湾,那一夜》取材于1927年9月29日晚至30日凌晨,以毛泽东同志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三湾改编”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聚焦于三湾那一夜决定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会议。《三湾,那一夜》艺术化表现了“三湾改编”这一建党建军史上的里程碑事件,生动展现了毛泽东同志在风云激荡中熔铸人民军队之魂的政治远见和艰难历程。剧中重点阐释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思想精髓,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走向胜利的思想法宝。 

话剧《三湾,那一夜》剧组在创排期间曾远赴到江西永新县三湾村等地,踏寻革命先辈足迹,重温三湾改编历史。自2019年1月首演以来,已演出40余场,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国际艺术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多家中央级媒体纷纷报道,受到多领域专家学者及观众的好评。剧中通过插叙的手法使剧情扣人心弦,语言生动的同时蕴含哲理。 

《三湾,那一夜》将艺术和历史极好地结合在一起,不少观众看完后表示,这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革命历史题材作品,正能量,告诉人们那段真实的历史同时,也告诉人们为什么要“不忘初心”。许多企事业单位也将观看《三湾,那一夜》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日活动,极具引领及教育作用。 

剧情简介:

为什么“支部建在连上”对中国革命有着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为什么在部队建立士兵委员会,会遇到那么多阻力? 毛泽东运用怎样的政治智慧,使一支一盘散沙的队伍,一夜之间,奇迹般地“散沙聚成水门汀“?
三湾,那一夜,那个杂货铺里的会议,如同中国共产党人“扛什么旗、干什么事、走什么路”的风向标,一座标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金矿,留给后人去挖掘,去映照现在与未来。

主创人员:

军史专家:陈伙成、邓智飞

编剧/艺术指导:王宝社
导 演:殷弘毅
舞美设计:史军亮、林彦华
灯光设计:王瑞国
作 曲:张海林
服装设计:赵 谨
化装设计:任 薇
音响设计:周 涛
道具设计:李维峰

编剧的话:

话剧《三湾,那一夜》的创作过程,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寻找与追问的行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与礼赞。在寻找与追问中,我仿佛触摸到红色革命的初心;看到上下五千年从未有过的军队的诞生过程——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奠基仪式;我的灵魂仿佛沐浴在红色初心的光晕中,我想歌唱,想倾诉,想告诉人们;三湾,那一夜,对于历史和未来,都将是一个唱不尽的夜晚,一个伟大的夜晚……
——王宝社 

导演的话:

该剧描写了“秋收起义”失败之后,“三湾改编”如何为这支刚刚诞生的人民军队注入了“灵魂”——党指挥枪,生动阐明了“支部建在连上”的伟大意义。该剧还描写了“士兵委员会”的建立,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里,让官兵平等的曙光照进了这支新生的武装。这些开天辟地的决议催生了一支上下五千年从未有过的“人民军队”。同时也告诉我们,共产党人对自身的改造,永远在路上!
——殷弘毅 

舞美设计的话:

军旅题材的话剧,给予创作者有限的空间,就像顶上芭蕾,规定动作内完成的高难度系数。话剧《三湾,那一夜》剧情时空尤为聚焦,集中表现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的历史转折点,一晚,所发生的历史事件。经过与导演、创作组几番的研讨、修改,在舞美设计与构思上,意在重构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及地域特征的江西三湾山边村落,通过舞台上的柴堆、农具、屋架结构元素的提取,来呈现一个具有历史质感的三湾村落。这也是我们创作的初衷。
——史军亮

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 话剧《三湾,那一夜》